新闻 首页 > 新闻 > 文章详情页

我们为什么如此关注“南鸟巢”?

当“苏超”宣布第十轮、第十二轮南通主场移师南通体育会展中心体育场,这座被网友亲切称为“南鸟巢”的场馆,再次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自今年8月起,这座国内首座、全球第三座开闭顶体育场,以苏超标准启动改造——新增8000余座、升级草坪、照明与音响系统。它不只是场馆的焕新,更是一座城市梦想的延续。

“南鸟巢”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为什么2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如此关注“南鸟巢”?本期,我们一同走进它的前世今生,也走进中南集团与南通建筑产业的转型之路。

远见:从“省运使命”到城市地标

时间拨回2005年。为迎接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南通毅然决定,建造一座体现“苏中特色、全国一流”的体育场馆。

南通体育会展中心体育场建于2006年,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由澳大利亚POPULOUS(原澳大利亚HOK体育建筑设计公司)设计,中南集团建设,是南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因其造型酷似北京国家体育场,南通人亲切地称之为“南鸟巢”。曾是江苏省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体育场馆之一。

体育场是一项多兵种、多学科、多领域交叉协同的复杂系统工程,特别是巨型开闭顶的建设难度和整体建设规模在南通基础设施与工业厂房项目中前所未有。有日本专家坦言,类似结构在当地至少需四年半才能完成。但南通的建设者们,以惊人效率在不到两年时间内攻克了这一难题。

2006年3月16日,开闭顶首次试验成功完成。在两片重达2200吨的巨型屋顶开闭过程中,44台驱动设备平稳运行,依托全球首创的液压装置,实现了每分钟3米匀速且静音的开闭效果,标志着工程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体育场只是南通体育会展中心活动的一部分,它与南通体育会展馆、游泳馆以及一些附属设施构成了南通体育会展中心,总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2006年8月8日,南通体育会展中心圆满竣工。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维护难题同样困扰着“南鸟巢”。高额的维护成本、有限的利用率,让这座标志性建筑逐渐淡出公众视野。此次重启,不仅是对场馆设施的再次检验,更是对南通大型公共设施运营模式的一次探索,将为城市产商旅文体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共生:中南与南通,一部共建史

体育会展中心的承建方中南集团,是南通建筑企业的典型代表。

南通人对于中南,并不陌生。中南的成长轨迹,恰是南通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中南集团成立于1988年,在与南通城乡发展共进的三十多年中,中南深度参与从城市拓荒到新区培育,从城市运营到城市更新的城市发展全生命周期,通过构筑城乡基础设施,推动城市格局优化,赋能产业迭代升级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等,坚定不移地与中国城乡发展同行,逐步成长为“城乡高质量发展共创者”。

南通素有“中国建筑之乡”美誉,全市建筑企业超过2000家,从业人员约150万。南通建筑铁军的足迹遍布全国乃至海外,创造了建筑业著名的“铁军精神”。但传统建筑行业面临利润率低、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转型迫在眉睫。如中南一样的南通建筑企业开始向“投建运一体化”转型,从单纯的承包商转变为城市运营服务商。

2005年,“南鸟巢”所处的南通中央商务区还是一片荒芜。经过二十载发展,中南以敢为人先的开荒精神,积极参与并推动CBD区域逐步发展成为集商务、商业、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成为观察南通现代化形象的重要窗口。

除了建设体育会展中心,中南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始终与南通城的发展紧紧相连。建设足球小镇、支持珂缔缘足球俱乐部发展……面对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新形式,中南探索“产业+文旅”的新乡村振兴模式,打造了总规划面积约4.7平方公里的古镇更新项目——张謇故里小镇。

可以说,中南从建筑起步,既承建了大量地标项目,也持续参与着地铁、医院、产业园等民生基建工程,这些项目极大地延展了城市的发展脉络,为今天的城市经济奠定了基础。

坚守:行业风浪中,如何再造未来?

然而,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带来的剧烈冲击,让整个行业陷入困境,中南集团也不例外,骤然面临严峻挑战。资金链紧绷、项目推进受阻、市场信心受挫……中南也驶入了前所未有的风浪区。

这股风浪并非只席卷中南一家,整个南通建筑业都在行业深度调整的浪潮中倍感艰难。作为国内建筑行业的重要力量,南通建筑企业多以大型项目为核心业务,而市场下行带来的项目缩减、资金回笼变慢等问题,让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有的面临项目停工压力,有的则在成本与利润的夹缝中艰难求生,行业整体都在经历一场“寒冬” 考验。

但中南并未退缩,秉持长期经营理念,中南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保交付。自2021至2024年间,中南累计交付房屋35万套,并持续迭代升级“美好立方”服务体系,在行业危机中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兑现对业主的美好承诺。二是直面危机,坚持“安全至上,做我所能,维护信用,精简高效”的十六字方针。

有人问,建筑业的希望在哪里?建筑人的未来又在哪?当下,没人可以回答这些问题。但是,真正的答案,往往藏在问题的背面!即:什么是希望?什么是未来?

为什么今天我们会如此关注“南鸟巢”的重启,因为我们内心自豪于南通队领跑积分榜,自豪于我们拥有如此硬核的体育馆。这就像未受行业波及前的南通建筑业时一样,自豪于他们当年以千军万马之势闯荡世界,创造了无数个地标建筑。这就是希望和未来。

市委书记吴新明曾在多个场合说过:建筑业是富民产业。眼下的南通建筑人没有躺平,他们正主动告别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建筑、智能建造转型,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在体育馆翻新的几个月中,不少现场工作人员说:“因为苏超,建筑业好像又忙碌了起来,这种热火朝天的感觉真好。”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暖风渐吹、行业逐步出清的大势下,南通建筑业重整旗鼓、焕发新生的日子也许就在眼前。无数例子证明,黎明前的黑暗或许漫长,但曙光,从来都属于那些坚持到底的人。

写在最后:

从一片荒芜,到灯火辉煌;从寂静之地,到呐喊震天!南通体育会展中心,像极了南通这座城市:敢做、敢闯、敢为先锋!

“南鸟巢”的改造升级,不只是一次硬件更新,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希望和无限可能。

与此同时,南通城也在积极跳出传统产业依赖,四处寻觅新的增长机遇,全力培育新兴赛道:家纺企业引入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设备,实现华丽转身。船舶海工产业向着从研发设计、零部件制造到整船建造的完整产业链不断延伸。凭借“智造升级+集群突围+区域协同”的核心竞争力,南通六大重点产业集群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体育场里的比赛会有终场,但城市与企业的成长——永远没有终点。我们相信,凭借着刻在城市基因里的“拼搏”与“坚韧”,南通与南通建筑业定能跨越转型关口,在未来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客户端推荐下载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