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亦称为环境激素,是一种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 大量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从人类生活及相应的生产过程中不断释放,它们无处不在,几乎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甚至与我们健康息息相关的日常饮用水中也被检测出内分泌干扰物的存在,日积月累,给人体健康埋下巨大隐患。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的危害是长期甚至多代的
对于水体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由来,《持久性有机物之内分泌干扰素》一文介绍,由于农药的施用、固体废弃物、垃圾填埋物滤液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借助水的淋溶作用进入水体;还有以地表水 作为饮用水源时,自来水厂对地表水加氯消毒产生的副产物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DBPs)也有内分泌干扰活性,致使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进入水体中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虽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并未被定性为是有毒物质,但由于其具有激素活性,且毒性大、化学性能稳定,极其微量便会影响人类以及动物体的内分泌系统,可能引起基因突变、细胞变性、导致致癌基因的激活,增加癌症的风险,尤其会增加乳腺癌、前列腺癌、睾丸癌等的发生率;还会影响人类生殖系统发育、对胚胎发育造成永久性的影响,而且这种危害是长期甚至多代的。
去除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迫在眉睫,纳滤技术成最佳选择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具备难降解、污染范围广和长期存在等特点,其产生的累积效应危害极大,现已被列为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又一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如果人类长期饮用含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水,其危害性让人不寒而栗。因此,全球范围内也在积极探索去除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
《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发表的《水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一文中介绍了多种去除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如生物降解、光降解、臭氧氧化、超临界流氧化、超声降解、超导磁体回收等多种方式方法,但由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种类多, 危害大, 含量微,分布广, 上述的方法只能去除一种或几种物质,应用存在一定困难。由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往往是一些与动物或人体内激素结构相似的有机化合物,其苯环结构居多, 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200~400之间,因此,可利用纳滤膜独特的分离特性一次去除。
纳滤膜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其截留分子量介于反渗透和超滤膜之间,150-2000Da,能有效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进行去除。《膜科学与技术》期刊上发表的《纳滤膜技术净化饮用水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表明,相比于常规处理工艺,纳滤工艺在去除重金属、内分泌干扰物和维持饮用水生物安全性方面优势明显。同时,《环境工程学报》刊发的《纳滤去除水中的内分泌干扰物》一文也强调,纳滤技术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一种人工合成的内分泌干扰物17α-乙炔雌二醇(EE2) 的截留率可达97.6%。可见,纳滤膜技术正成为去除类似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这样微量且具有持久性危害化合物的重要手段。
纳滤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已成为膜技术领域研究的焦点。其不仅能有效去除包括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内的有害物质,保障水质的安全性,还能适当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同时兼顾水质的健康性。除此之外,纳滤还具有操作压力低、出水效率高、浓缩水排放较反渗透少等优点,其在饮用水处理等领域正日益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纳滤膜产业联盟成立,助力纳滤技术再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提高纳滤膜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应用,加快推动建设健全纳滤膜产业和市场,中国膜工业协会工程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北京碧水源净水科技有限公司、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金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五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我国首个纳滤膜产业联盟。本联盟由行业专家、业内学者及纳滤相关的企业单位自发组织。
纳滤膜产业联盟主要围绕纳滤技术的推广,纳滤膜标准体系的建立以及纳滤膜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展开工作,为纳滤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能。同时,作为一个行业技术促进与交流的平台,纳滤膜产业联盟也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业内外人士参与进来,在推动纳滤膜技术发展普及的同时,让我国的纳滤膜技术再攀高峰,造福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民。
如有意向加入联盟,请联系纳滤膜产业联盟秘书处:
浦女士,电话:010-89181953;邮箱:nalvmo@126.com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生命科学园路23-2号碧水源大厦 邮编:10220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