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首页 > 财经 > 文章详情页

【通世智库】周志龙作品鉴赏:我和云的故事


周志龙作品欣赏

我是个学山水画的。以我的角度看,大自然中漂浮着的云,是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它变化多端,令人目不暇接。你看它,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阴霾不开,使人精神压抑;而黑云压城,又令人心生畏惧。它带来的雨雪,或许是及时甘霖,又或许是恼人的灾害……
古人还常把云作为一种比喻和寄托。南北朝的陶弘景,答梁武帝的诗就很著名:“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娱悦,不堪持赠君。”一个高士的形象跃然而出。作者周志龙;来: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我经常到大自然中去采风,如今八十多岁的我,庆幸观看到无数的风云变化,给天地人间带来的生生不息,也给我的山水画生涯带来无尽的乐趣。
然而云,竟然多次阻断过我的写生,那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泰山
泰山,以五岳之尊,名高天下。所谓“山川出云,为天下雨,”人们认为他是神灵所居。
1962年夏,我还是大二学生,带着无限向往,去登泰山。从济南乘火车到泰安,踏山门,已过午,再精疲力尽地爬到泰山岱顶住下,赶着要去看著名的云海日出。
次日清早,推开房门,却立马傻眼了:眼前一片白茫茫,像是掉进了棉花垛子里。云雾可以浓到这种程度,实在令人吃惊。什么叫做“伸手不见五指”?这可不是在暗黑里,而是在浓云之中。我伸出右手,什么也看不见,直到手指几乎摸到鼻子,才算见到自己的手指头。慢慢摸着回廊找到食堂,好在屋内没有浓云。吃过早点,回屋睡觉,足足睡了一天,浓云一毫也不消散。
第三天凌晨,听到外面人声噪动,赶紧起来,果然云消雾散。随着人群去探海石旁,看到了无比壮观的泰山云海日出。脚下白云微微的动荡着,一直铺向天际,云上的天空,已从微微发亮慢慢变成了光亮的橙红。突然,那太阳像是腾的一跃,就突出一个耀眼的红边,接着微微晃动着,升出在云海之上,人们也早已不敢直视。
带着满满的幸运与满足感。披着朝阳缓缓下山,谁知却又走进云里,还好没有昨天那么浓密,可以看得到山路。待到从层云里走下来,才发觉头上的云是在下着小雨,心中忽然一震:原来我不是从山上下来,而是从天上下来的!


周志龙作品欣赏

庐山
春末夏初,庐山上浓云深锁,游人寥寥,宾馆里似乎只有我一个客人,半夜里下起雨来。那雨从天花板砸下我的被子,把我吓醒,连忙挪床换被,一边想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要比我狼狈多了。躺在斜摆在屋子中间的床上,安然睡去。
第二天,雨停了,我坐在住处附近的路边,看山谷对面的云,只见忽忽的漫过山顶,停了一会儿,然后沿着山坡,倾泻而下,什么都挡不住,就如绝大的瀑布,仿佛有声,那气势实在令人震撼。
我铺开画夹,正琢磨怎样表现,却见谷底有云蒸腾而上,快的惊人,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我连忙收拾纸笔,几步跳过小路,向屋檐下跑去,就这样,还是被大大的雨点追上,打湿了衣裳。
下山从九江乘船到贵池,宿杏花村。牧童遥指杏花村,指的是这里,当时杜牧在池州为官,于是步韵作了一首七绝:江间风雨日纷纷,远踏名山觅画魂,袖惹匡庐云几片,闲吟直到杏花村。
庐山上住了三天,一笔画也无。
黄山
据说上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一位著名作家,率文化代表团来华。中方获知,他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家有一个评论,说他们都是些浪漫主义者,意思是说,他们的画中云遮雾罩,脱离现实,纯属空想。于是特地安排他们上了黄山。面对那奇幻般的美景,这位作家大声赞叹道:原来中国的山水画家,都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者。
我的不少画,也是从黄山吸取到的创作灵感。1987年我到法国办画展,几位围观者指着题为“海上金莲花”的画,询问什么意思。我说,海是指黄山的云海,而阳光照耀下的莲花峰,正如一朵欲开的金色莲花,漂浮在云海之上,这幅画于是变得抢手。
外国的观者,看了我的画展,对中国的山川十分向往,这令我很感动,也更坚定了我要用画笔。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信念。
1985年,黄山还没有缆车,作为一个画家,如果身体允许,边走边看边画,其实是最有趣的。那天走到半路,峡谷里躺着一块巨石,当年大画家弘仁和尚,用树枝树皮,在大石上搭了一个篷子住下。数百年过去了,篷屋早已不在,却留下了“皮篷”的美名。
我看了介绍的木牌,心生感触,于是紧走几步,坐到石台上,铺开纸笔,想追寻大师的遗韵。刚刚把笔提起,那云挟着细雨,从左边谷中缓缓飘下来。我叹息一声,只得收起画笔。古人有诗云:“漫将一砚梨花雨,泼湿黄山几段云。”可是我入山来遇见的第一片云,就泼断了我的写生。
我住在黄山西海宾馆,楼门口下了台阶,则是一片极大的石坪。越过石坪再下几段石阶,山谷里有好多排简易房,里边是双层架床,旅游旺季,还是一铺难求。
一天晚饭后,我坐在门前长椅上休息,见几个年轻人正慢慢走过石坪,转向坡下的简易房。就在这时,一团团云气冒了上来,漫过石坪,淹没了几个青年的双膝、腰部……我低头一看,自己的双脚也看不见了,赶快起身回房间。楼里是看不到云的,但一股股枕头来大的云气,还是不断地从窗户飘进来,转眼消失不见。我关上窗子,云是不见了,但潮湿之气,却很明显。我和常年在山上的服务员聊天,他们也说,这种潮湿令人不爽,看来这云端上的日子,亦复不易。


周志龙作品欣赏

漓江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风景在兴坪。当年阳朔有位秀才远游归来,写了一首诗,有两句道:“五岳归来成一笑,名山还让故乡多。”自豪的可以。
桂林山,奇巧清秀,虽没有五岳的气势,但江水明澈,映着无数奇峰,加之竹影婆娑,农舍掩映,灵动而秀美,真是天下奇境。
南国雨水多,各种形状的云,在山间涌动。缠绕着峰头的山腰,犹如情人相拥,在薄薄的云雾里,好像是乘云隐去,这样的景象,实在令人心动不已。民间有语:“美到天上去了。”
有一次我陪着宗其香、白雪石两位老师去兴坪,正是春雨初歇,那白云从江面起,只露出一点竹梢树顶,奇特的是,那云气从竹树后面又升腾起来,直达天顶,而江面却清明平静,一只小竹排,从远处无声地滑过。两位老先生都画出了十分优美的作品,真是得江山之助。


周志龙作品欣赏

武当
时值深秋,住到武当半山。听了一夜的雨。第二天,乘缆车去著名的金顶。明成祖朱棣,尊奉道教的玄武大帝,在武当峰顶,盖了一座镀金的铜殿。如果攀登,直如登天一般。
现在有了缆车,实在方便。缆车的车厢,四面都是玻璃窗,此刻望出去,只见白茫茫一片。能感到身子的升腾。却没有任何一件可以参照的事物,真是不知身在何处。待到站下车,已是身临云上,阳光照着铜殿的金瓦,光芒四射,无怪乎叫做金顶。心有所感,作了一首五言绝句:“安坐凌虚去,茫茫四望空,天风吹两鬓,知在五云中。”传说中的白日飞升大约不过如此。
峨眉
1979年,我们三个中年人,跟着阳太阳,黄独峯两位老画家,溯长江而上,直到四川,作了一次长途写生。峨眉,自是重点之一。
峨眉的金顶,原有一座很大的庙宇。前些年毁于火。临时盖了一座木制大楼,进去以后,宛如迷宫。那天吃过晚饭,已经黄昏,大家出了木楼散步,这高山顶上,竟有这么大片开阔地,四围是高大的冷杉,给人一种超然出尘的感觉。
我们正准备走到山间去远望,那似曾相识的浓云,又从四面涌了上来,转眼间淹没了平地。我们飞快的对视了一下,连忙转身撤回楼里,进到二楼的房间望向窗外,已是什么也看不见。试想如果不及时回来,陷在云中,恐怕连楼门都找不见了。
第二天下午,一片晴空,坐在崖边,对着千佛顶、万佛顶两座山峰写生。一位气象台的工作人员坐在旁边看我画画,提醒道:这里海拔有三千多米,紫外线很强,要注意防护。我画兴正浓,没听进去,待到晚上洗脸时,一摸后脖梗子,火辣辣的疼,果然着了紫外线的道!虽说有此一失,但下午的云海佛光,却是意外之喜。
当天下午,来到舍身崖畔,运气好的话,可以看见著名云海佛光。只是对于自然的条件相当苛刻。首先是云海,要被风云压在崖下,平铺开去;二是阳光,要在晴朗的下午,太阳从后边照着崖边的人。
崖边的人,斜看着自己的身影,投射在云海上,被一个彩虹的圆环围住。最奇特的是,各人只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你戴着草帽,影子也戴着草帽;你举左手,影子也举左手。而旁边的人,哪怕紧挨着肩膀,也只能看见自己,而看不见旁边的人为何动作。真是奇妙!因之被称为佛光,遇见的人,咸称有福了。


周志龙作品欣赏

华山
我七十九岁那年,登华山。
华山有几条缆车,我们乘的西峰线。这是我坐过的最长距离的缆车。为了让游客充分领略华山风景,它先升到半山,又下到深处的谷底,再直上西峰绝顶。可惜那天满山深谷,都充塞着浓云,人坐在缆车里,只觉得升腾良久,又降下来,然后再升腾上去,只有一段,能隐约看到光洁直立的石壁,以及华山独有的石纹“荷叶皴”。好容易到了西峰站,终于冲到云上。望向那山脊狭窄的石径,直通向峰顶一座小小的庙宇,被苍翠的老松覆盖着,却在云海上漾着,一忽儿那庙宇就被白云吞没,只有那株苍松,张着屳一样的树冠,孤独的漂浮在云涛之上。从刚才的小庙和松树,到半个小庙和松树,再到云海孤松,我们的手机就没有停过。
我作了一首五绝:“华山高万丈,只在白云中,唯见西峰顶,云端一老松。”
第二天,到了太白山下,仰望半山上,都是灰暗的云幕,几只缆车斗子,寂寞地挂在半空。心里默念着李白的句子:“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诗仙的想象力令人惊叹,而眼前的太白山,只有叹此番无缘了!


周志龙作品欣赏

玉渊潭
上世纪50年代初,玉渊潭还很荒凉,土坡上长了好多树,水边生着茂密的芦苇。记得是初中一年级的暑假,一个同学来约我去玉渊潭钓鱼。每人骑了一辆旧自行车,提着小竹杆,直奔玉渊潭,在一片芦苇边下了竿。绿柳浓阴,知了鸣叫,是个消暑的好地方。两个少年热烈的聊着,心思全不在鱼竿上。 
忽然,同学指着天边说,你看那块云,升起得那么快!我扭头一看,立刻想起课文中王冕在荷塘边放牛遇雨的一段课文,“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写的就是典型的高积云,那云骨突突的往上升腾,不多时遮住了半边天,转眼就到了天顶,倾盆大雨,兜头而下。那柳树虽然看着浓密,大雨来了,其实屁事不顶。两个孩子成了真正的落汤鸡。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阵风过,悄然息鼓。又是晴日当空,我们看着四下无人,连忙脱下衣裤拧干,打道回府。一趟钓鱼活动,阴晴突变,几十年难忘。
后来读到苏东坡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惊叹这位千年前的大文豪,真是大手笔。


周志龙作品欣赏

我时常疑惑,大雨从天上倾泻而下,持续几个小时,那云里该有多少水呀!居然还能飘在天上,实在无法理解,莫非真有女神在托着?后来看到一份资料,说一片千米直径的云,居然有500吨重,而距离地面数千米之上,这种直径的云,真不显得大,如此说来,雨云能承载那么多水,也就不奇怪了! 
我和云的故事,就说到这里吧。作者周志龙;来: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周志龙作品欣赏

作者简介:

周志龙,1940年生于广西,汉族。
1964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
1964—1980,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
1981—2002,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任教。
山水画作品为天安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等处收藏。
1993年,两幅作品入选巴黎大王宫“法国国家艺术学会1993双年大展”获“最杰出中国画家特别奖”。
1999年,汉城,联合国“教授艺术展”获“世界和平教育者杰出艺术奖”。
个人辞条辑入中外多种名人录。
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中国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齐白石艺术研究会顾问。
李可染画院研究员。

客户端推荐下载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