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香港大公报刊发酷特智能专题报道:《互联网+定制:中国制造业的“惊险一跃”》。讲述了酷特智能转型十多年,虽有惊险,但更多的是朝着正确方向前进中的曲折与坚持。以下为报道内容:
报纸版面
坐标:青岛即墨,酷特智能生产车间,工业化的流水线上每年生产出70余万件套个性化定制服装,却找不到两件一模一样的西装。
酷特智能是全球领先的个性化服装智能制造企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酷特智能是从传统行业转型,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互联网+定制”模式。
省去中间环节成本大降
这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亦被称为C2M【Customer(客户) to Manufactory(工厂)】定制模式,客户需求直接对接工厂,省去所有中间渠道。该商业模式亦颠覆了大规模制造的传统方式,在工业流水线上实现了生产大规模个性化产品。
相比C2M模式,C2B更为大众所知。早在2012年,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就预测,未来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核心是C2B(Customer to Business),即企业按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
因为去掉了过多的中间环节和费用,大规模定制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酷特智能,顾客定制一套服装的费用仅为传统定制价格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从订单到成衣,酷特智能只需要7个工作日,而传统定制至少需要一个月。
酷特智能个性化西装生产车间一角
IT撑起大规模定制模式
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也给“M”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工业大数据、物联网、数据库……这些是酷特智能总裁张兰兰采访中给记者讲述最多的词汇。为了适应“C”端的个性化需求,也为了支撑这种新的商业模式,酷特智能建设了服装版型数据库、款式数据库、工艺数据库和BOM数据库共四个数据库,实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全流程数据驱动,累计投入已经超过数亿元。
张兰兰告诉记者,酷特智能选择定制模式和其父亲张代理董事长有关。张代理早年在国外考察时就认定:个性定制将是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大势。那时候,酷特智能的前身还是一家传统的制衣企业。
智能工厂内,每个工位都安装了一个MES终端
消费者主权时代崛起
2012年到2018年,在服装行业整体遭遇寒冬时,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给酷特智能带来连续7年的高速增长,来自北美、欧洲、澳洲的海外订单像雪片一样漫天而来。
在张兰兰看来,随着90后以及00后的崛起,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制造业将迎来一个巨大的个性化市场,必须要实现“惊险一跃”。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突破,这种商业模式还会添加更多的内容,譬如“智能化”。
酷特智能总裁张兰兰
C2M模式亦被资本所青睐。2015年,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飞到青岛,战略投资了酷特智能。郭广昌说,C2M才是全球产业链的未来。
目前,深度定制最成熟的行业当属服装类、鞋类、家具定制。马云也指出,未来的制造业不是标准化和规模化,而是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而且未来90%的制造业将在互联网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去实现按需定制,这是中国制造业改变的关键一步。
外资专程取经 探寻借鉴路径
3月20日,施华洛世奇CEO带领高管团队不远万里专程来酷特智能参观学习,希望能与酷特智能达成长期战略合作。而在过去几年,酷特智能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泰国及中国企业的数万人次参观学习,所有人都试图在此寻找可借鉴的路径:在工业流水线上以工业化的手段、效率及成本生产个性化的定制产品。
“酷特智能已将工业定制转型解决方案‘复制’到其他行业,目前正在跨界帮助服饰、家居、机械、建材、化妆品等多个行业的近百家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咨询、辅导和改造。”张兰兰直言,这个解决方案凝结了酷特智能十几年的探索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更多的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和代价实现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酷特智能新动能治理工程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金柱告诉记者,酷特智能改造的企业跨服装、鞋帽、机械、家居、食品、化妆品等企业。经过改造的工厂可以像酷特智能一样,实现了工业化的手段和效率生产出个性化的产品。李金柱说,C2M商业模式适合所有的行业,直接消费品行业和时尚行业最需要这个模式来解决问题和痛点。
对于64岁的张代理而言,酷特智能以及服装定制只是他的“试验田”。“要运用工业互联网的解决方案,服务于整个制造业转型”,张代理淌过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各种坑,他认为酷特智能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方向。张代理要在中国复制千千万万个酷特智能,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定制市场。于是,酷特智能新动能治理工程研究院在2018年应运而生。
该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金柱也告诉记者,酷特智能的解决方案备受欢迎,很多客户主动要求帮其转型。由传统的大规模制造方式转型为个性化大规模定制,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企业的库存、设计、营销、效率低、费用高、没利润等诸多问题。该方案不需要太多投入,特别适合中小企业升级改造。
投资数亿建四大数据库
定制服装位于服饰行业的“金字塔”塔尖,通常需要靠裁缝手工完成量体裁衣。而在酷特智能定制体验店,记者看到,顾客只需通过手机自主设计、选料、下单,量体师现场测量采集19个部位的22个尺寸,一笔私人定制服装的订单就能轻松完成。
张兰兰说,为了让量体裁衣数据化、标准化,公司特意聘请了一位有40多年量体经验、年薪百万的量体师,但最终徒劳无功。最后,还是董事长张代理琢磨出了这套三点一线坐标量体法,量体师只需要5分钟就能掌握合格的人体22个数据。
相比量体法,打版是对酷特智能个性化定制更大的瓶颈。
“个性化定制是一人一版、一衣一款,而一个打版师每天最多打两个版。按照目前70余万件套个性化定制服装需求,仅打版师就需要2000个,但没有哪个公司能养得起这么多打版师!”张兰兰认为,只有用智能系统代替人工打版,才能用工业化生产的效率去组织个性化定制。
张兰兰告诉记者,目前的版型数据库是第四次升级后的成果,而每一次升级基本都是要推倒重来,每一次都眼睁睁的看着数千万元又打了水漂。
“目前服装版型数据库里已有上百万亿个版型,远远超过人类的总和。”她表示,酷特智能累计投入数亿多元建设了服装版型数据库、款式数据库、工艺数据库和BOM数据库,实现了简单快速的采集顾客信息,实现了一件衣一个款,一个人一个版。
据张兰兰介绍,在酷特智能“C2M”平台,客户可以自主决定工艺、款式、价格、交期、服务方式,自己设计蓝图,可满足99.9%的个性化需求。
最大的变化还不止于此。过去,库存是服装企业最大的“痛点”。而通过先付款后生产的定制模式,酷特智能可以实现精准供给、有效供给,产品库存接近于零。
在传统行业中“突围”
选择“互联网+定制”商业模式,对于酷特智能来说绝非偶然。因为这与张代理的性格和坚持有关。“我父亲不擅长社交,一生都在找一条不求人、靠市场来吃饭的路。”张兰兰如是说。
张代理是内地最早从事西装生产的企业家,从上个世纪末,他就开始总结欧洲、日本等先进的个性化定制工厂模式。但当企业要做转型大规模定制时,除了张代理之外,全公司的人都成了阻力。
酷特智能董事长张代理(左)与总裁张兰兰(右)
“董事长是个疯子,是个神经病!”张兰兰说,很多人背后都说张代理“疯”了。从开始转型到转型成功,张代理被骂了十年“神经病”。
张代理把三条生产线中的一条做了改造和创新,还给出了到定制生产线工作的优惠政策:不加班,高工资。
张兰兰说,这条定制生产线从一件订单开始,但前十年订单并不满,这对企业、对张代理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张代理是一个执行力特别强的人,他在每天的晨会上都向管理层灌输“定制”的理念,十几年如一日。
战胜了N多个困难,突破了N多个瓶颈,张兰兰感慨地说,没有标杆企业做参考,没有经验可借鉴,当时信息手段还不够完善,企业转型升级难度之大,有些甚至难以逾越。比如,在实践过程中,采集数据、研发、设计、制版、工艺、面料、辅料、裁剪以及个性化与工业化的矛盾需要同步解决。又比如款式、工艺、标准、面料、辅料等等之间互相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为系统的完善增添了很多的不确定性。
张代理也曾感慨,如果内心意志不够强大,不可能坚持下来,是做不到现在的成功的。
当一位服装企业总经理向张兰兰请教酷特智能成功的“秘诀”时,她直接说:“请让你们公司老板来,老板不来这事儿做不成。”张兰兰告诉记者,在中小型企业的转型过程中,需要企业一把手自上而下全力推动,更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探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 最新文章